黄浦区中考分数线,黄浦区中考670分能进什么高中
- 科技前沿
- 2025-05-12 02:21:25
- 69741
简介很多朋友对于黄浦区中考分数线和黄浦区中考670分能进什么高中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本文目录2024上海建平中学录取分数线上海市黄浦区的高中名单中考考多...
很多朋友对于黄浦区中考分数线和黄浦区中考670分能进什么高中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本文目录
- 2024上海建平中学录取分数线
- 上海市黄浦区的高中名单
- 中考考多少就能上一类高中,二类高中得考多少分
- 黄埔区积分入学需要多少分
- 2024广州市各校中考录取分数线
- 黄浦区中考670分能进什么高中
- 上海中考哪个区划算
2024上海建平中学录取分数线
分数线:763.5分[黄浦区];
分数线:760.5分[徐汇区];
分数线:751.5分[长宁区];
分数线:762分[静安区];
分数线:756.5分[普陀区];
分数线:772分[虹口区];
分数线:766.5分[杨浦区];
分数线:756.5分[闵行区];
分数线:755.5分[宝山区];
分数线:765.5分[浦东新区];
上海市黄浦区的高中名单
以下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些高中名单(不完全列表):
1.上海市第一中学
2.上海市第二中学
3.上海市实验中学
4.上海市长宁中学黄浦分校
5.上海市杨浦中学黄浦分校
6.上海市天华中学
7.上海市九龙中学
8.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
请注意,以上只是一个简要的列表,可能有一些其他的高中在黄浦区,而且可能也有根据教育政策的变化发生变动。建议您在具体选择学校的时候参考当地教育部门的官方信息。
中考考多少就能上一类高中,二类高中得考多少分
一类高中、二类高中分数线。
似乎没有这种叫法。如广州市分:提前批、第一批、第二批、第三批。晋江市分:一级达标中学、二级达标中学、三级达标中学、四级达标中学。广州市2014年分数线:提前批:698分,第一批:老三区:600天河区:600白云区:540黄埔区:545南沙区:525萝岗区:525番禺区:525花都区:530增城区:525从化区:520晋江市2014年一级达标中学最低控制线:8A1B等级,总分397.1;二级达标中学最低控制线:4A3B2C等级,总分336.1。黄埔区积分入学需要多少分
根据黄埔区积分排名公示表估算,黄埔区小学录取的最低分约为:119分,初中录取最低分约为100分。
黄埔区积分入学的总分值=市积分+区积分,合法租赁住所是市积分指标体系中的加分项,每满1年计5分,建议申请人尽快办理租赁备案。
2024广州市各校中考录取分数线
每个学校的录取分数不同。一线的学校,外国语要700多分,省实,二中,执信等公办高中,都要700分以上,十三中,华侨中学,培正中学,那些也600多分以上,美术中学,那些就500多也可以。
黄浦区中考670分能进什么高中
黄浦区中考670分能上市重点高中。比如复旦附中,市西中学,市北中学等。
今年的中考总分与往年不同,以前滿分630分,今年增加了历史地理两门各60分,所以总分750分,但由于今年上海的疫情影响了学生在校上课,只能封在家中上网课,并中考还延迟一个月考,所以这学生能考670分是很优秀了,我认为是可进市重点高中的。
上海中考哪个区划算
黄浦好学校多,考生少,升学压力最小,是中考的天堂。
黄浦的优势和劣势
黄浦区虽然行政区域面积不大,常住人口也不多,但合并了卢湾和南市之后的黄浦区却拥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。正如大家都知道的,黄浦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市重点高中多,中考人数少。
黄浦区有7所市重点高中,仅次于教育大区浦东的8所。而且7所市重点之中,有2所八大金刚——大同中学和格致中学。
这两所高中在2018年之前的一本率基本上都在80%以上,2019年的北清复交录取方面,大同和格致也表现突出。
考分在587-591区间,在黄浦区中考最合算。在黄浦可以进入大同或格致,而在其他区,想要进同样级别的高中,需要593分以上。
在585分左右的分数段,同样在黄浦更有优势。向明中学的一本率在76%左右,而在其他区,只能进入一本率在60~70%左右的高中。
不过再往下,578分左右的分数段,反而是徐汇区的性价比更高。徐汇中学的一本率60%+,而在其他区只能进入一本率50%左右的高中。
那么对于成绩中等的普娃,黄浦区是否是中考的天堂呢?
参考2018年的一模定位表,50%一模排位在黄浦可以上市八和五爱。
这两所高中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分别是566分和562.5分,中位数在564分左右。而在浦东,中位数只有524分左右,足足差了40分。可见,黄浦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样,是普娃中考的天堂。事实上,普娃在黄浦,比在浦东竞争激烈不少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laotulv.cn/news/19528.html